1990年10月3日,東西德統一。1991年12月26日,蘇聯解體。1992年2月15日,南斯拉夫聯邦解體。1993年1月1日,捷克斯洛伐克解體。鐵幕東歐,早已沒入歷史的洪流之中。
21個新生的東歐國家,有不乏成為民主自由、經濟發展良好的歐盟新成員國,但也有少部分國家仍然壟罩著官僚腐敗、社會動盪、經濟低迷的問題。共產時代的威權主義和計劃經濟已經不復存在,也因為這樣,「共產戒斷」的症狀隨之出現在某些國家之中……
第一次知道白俄羅斯 (Беларусь) 這個國家,是在高中地理課本裡的世界地圖,眼角餘光不經意地閃過,也因為國名奇特 (就比俄羅斯多了一個白而已),讓我對這個存在感很低的封閉國家印象深刻,希望將來去那裡一探究竟。
白俄羅斯,人口950萬,面積207600km2,地形以平原為主,國土面積40%被森林覆蓋,擁有將近1萬座湖泊,因此有「萬湖之國」的稱號。
白俄羅斯長年對外封閉 (連歐盟公民都需要辦理簽證),外交上實行極度親俄羅斯的政策 (俄羅斯國民可以無期限居留白俄羅斯),是目前最親俄的前蘇聯加盟國。經濟上同樣極度依賴俄羅斯,工業發展良好,生產全球17%的聯合收割機以及30%的自卸車,同時IT服務產值也是遠超其它前蘇聯加盟國,但是受到西方國家經濟制裁以及俄羅斯過內經濟問題,經濟成長緩慢,國民平均淨月薪為340歐元 (台幣12000),是目前歐洲第三窮的國家 (僅次於烏克蘭及摩爾多瓦),但是根據官方統計,白俄羅斯有著全歐洲最低的失業率 (0.3%)。
亞歷山大·盧卡申科是目前白俄羅斯總統,也是白俄羅斯的國父,自從蘇聯解體後便擔任總統至今,已經連任五屆。盧卡申科在國內實施鐵腕統治,鎮壓言論、新聞、集會及宗教自由,同時運用非法手段多次連任總統,被不少西方媒體稱為「歐洲最後的獨裁者」。目前白俄羅斯是最後擁有死刑的歐洲國家 (個人完全不反對死刑)。
2017年底,我還在立陶宛念大學時,某一天,突然想到白俄羅斯就在立陶宛隔壁,因此預訂了自己的寒假,決定前去這個連立陶宛人都不會去的「封閉鄰居家」。冷門國家,什麼都要自己來,因此便開始了準備簽證事宜,開始聯絡大使館以及願意發邀請函的當地旅行社 (從2016年開始所有的邀請函必須是正本,快遞又是一筆開銷Palmface)。花了將近一個月,簽證總算下來了,大使館完全沒以刁難。
當時想說,既然要去這麼封閉的國家,就應該好好支持他們國家的產業,所以毫不猶豫就訂了國營航空”白俄羅斯航空”。
2018年1月23日,我出發前往這個神秘的前蘇聯國家,兩個禮拜的冬季假期正式開始。(應該沒有人跟我一樣白俄羅斯待兩個禮拜吧!?)
這次的航班是從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 (Vilnius) 到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 (Minsk),整個航程只30分鐘……當飛機快要降落時,空服員會給所有人一張入境紙,每次當你要退房時,都要向飯店索取證明章,但不是每家飯店都有證明章 (必須向政府特別申請),所以每五天都要去警察局報備。
明斯克—零下17度,一個停在80年代的前蘇聯城市
明斯克國際機場離市區大概40分鐘,有很多機場巴士,班次很多。下公車後的第一個感覺,除了這輩子第一次感覺到的超級低溫之外,彷彿回到了80年代,除了汽車外,其他人事物都停留在那個時空裡,市區的景觀、街上的氣氛以及人們的穿著,完全都不像是當代的產物。如果想要完全體驗蘇聯時代的生活風格,明斯克真的再適合不過了!
在火車站稍微瞄了幾眼後,便先去Hostel check-in 並放好行李,之後便開始了整天在外的市區觀光。(真的冷到一個不行……)
過沒多久也逛得差不多了,便打算去搭看看「蘇聯地鐵」,廣場旁邊就有一站。明斯克地鐵於1984年開始營運,目前一共有兩條線,紅線汽車廠線 (不懂為什麼取這個奇怪的名字XD) 和藍線莫斯科線。
下了地鐵後,緊接著快步前往白俄羅斯的國家門面,白俄羅斯國立圖書館。白俄羅斯國立圖書館完工於2006年,被當局認為是國家新地標,但也被不少外媒評論為「最醜的圖書館」。國立圖書館離最近地鐵站要走15分鐘,雖然很冷,但是為了目睹這建築奇觀,還是硬著頭皮去了……(結果當天晚上兩小腿凍傷,畢竟整天在外下面只穿著一件卡其褲)
回飯店的途中經過了紀念蘇聯二戰抗戰勝利的勝利廣場。勝利廣場是明斯克最重要的一個廣場,被稱為莫斯科紅場的明斯克版,傳統上不少新婚夫妻都會來這裡拍婚紗照。
明斯克的第一天就在寒風以及凍傷中度過……不過真的深深地體驗到蘇聯時代的風格,這種完全有別於現代的風格。另外,白俄羅斯人幾乎不會講英文,而且路標、車站及商店完全沒有英文,甚至機場裡面會講英文的工作人員也沒幾個,這真的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當文盲,Google Translator完全不能離手!
夜晚到來,既然來到這麼特別的國家,當然要試試當地傳統的菜餚。
「如果」真的來到了白俄羅斯,一定要試試看這家!吃飽喝足後,便又在寒風中走回飯店……
待續 To be continued….